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发展中心
 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教师培训 | 教学咨询 | 教学研究 | 学术沙龙 | 教学诊断 | 政策法规 | 资料下载 
-更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研究>>正文
 
高校师范专业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初探(摘录)
2019-12-02 09:44  

一、目前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与中小学联合培养师范人才缺乏动力

高校希望通过与中小学联合共建,借助中小学的师资、课堂、学生等资源,提高师范人才培养的质量,做好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小学则希望从高校获得理论培训、教学研究、助教教师以及公关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协助教学,扩大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实际情况则显示与中小学的联合培养工作很不协调,中小学校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其真正价值也没有得体现。

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缺乏有机结合

现高校教师基本在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缺少一线教学实践能力锻炼的经历,所以在培训教育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短”。广大的中小学大的数量众多的一线基础课程教师和基层学校管理人又没有机会融入师范类人才培养中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缺乏有机地整合,师范人才理论专业教学、教育实践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无法形成合理的体系,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三课程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相对脱

师范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科专业知识往往难与基础教育教学相结合,学科教学法很难运用到一线教学课堂中。教学方法大部分通过是课堂讲授,考查手段也多为传统的闭卷考试。实践课程的安排过于简单,教育见习实习也仅仅是安排学生入校甚至让学生自主实习,培养师范人才的教育实践能力流于形式。

二、推行双导师制,培养师范专业人才的对策

(一建立校校合作共同体,打牢双导师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深化校校合作,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才能更好地实现。可以通过建立示范性的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授予荣誉称号等,使得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双导师制构建与实施的有载体,从而有效推进教学和教研合作推进中小学校和高校联合培养师范生。

(二完善双导师制管理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制定相应的课酬计算办法,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对参与了师范生培养的教师发给一定的劳务课酬补贴。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中小学导师的精激励,如给予荣誉称号,在职称评审、学习进修、业务培训上,对积极参加师范生培养,指导质量高的中小学导师予以政策倾斜。对于建立了教学合作基地的导师,可在高校和中小学双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中小学导师进行考核,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并对教学质量不达标的导师给予解聘,激励与考核并举,促进导师不断提升指导能力与教学质量。

(三双导师制下高校与中小学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改变高校独家关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式,形成学校与中小学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局面构成“学生→ 实习生→ 实习教师→ 教师”四步阶段的人才递进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中小学的实际课堂、优秀一线教师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既遵循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理论规律又兼顾师范生成为未来教师的职业成长需要,真正培养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四有”好教师。

三、双导师制在培养师范生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开拓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合作育人维度,多角度综合培养师范生素质,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在培养师范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开展多种维度的双导师合作。课程教学阶段开展协同教学,聘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担任课程教学教师,使师范生及时、有效地将理论融入专业实践中利用开展协同指导实践,教育实习、见习等方式可以开展协同组织活动,邀请中小学教师上示范课、中小学优秀教师做专题讲座

(二积极使用互联网,创新双导师线上指导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导师和同学们开展灵活的线上教学指导和交流讨论。利用QQ聊天群、微信聊天群进行在线实时指导离线延时指导离线延时指导由学生随时给导师在QQ群、微博、电子邮件上留言,导师上线看到留言后进行回复;还可以导师事先布置好任务,学生就任务或某一问题相互讨论,导师在学生讨论后予以提点总结。

(三丰富教育实践课程内容,双导师全程参与教学实践指导,全面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要积极丰富创新教育实践课的形式,充分发挥中小学导师在实践指导中的作用。具体做法有:开展“远程见习”,即组织学生在校内远程录播教室观看教学实况,远程观测与教学观摩,开展与中小学骨干教学教师的远程双向互动;开展“分散见习”,即组织学生不定期到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实地课堂教学观测,与中小学导师开展集体听课、评课等;开展“集中见习”,即组织学生在完整的一个教学周内到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随堂听课、作业批改、班主任工作等教育见习活动;开展“教育实习及研习”,即组织学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到中小学跟随实习指导教师进入某一个班级,开展教学观摩、教案撰写、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实践、教学研究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摘自:张瑛瑛 广西教育学院 《大学教育》20185175、176、177页,原文见附件

附件【高校师范专业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初探_张瑛瑛.pdf已下载
关闭窗口
中心概况 | 校园新闻 | 诊断评估

蜀ICP备05006457  川公网安备 51070402110029号
Copyright 2016 中国·四川·绵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